德令哈工业园简介

来源:青海园区招商网发布时间:2021-02-15 23:23:45字号:
德令哈工业园
德令哈工业园作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“一区四园”之一,是试验区重要的纯碱产业、绿色产业和新能源产业聚集区,是试验区“两核”发展战略的重要一核。根据省政府《关于确认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格尔木德令哈工业园四至范围的函》(青政办函〔2014〕214号),园区核心区面积75平方公里,由综合产业区、绿色产业区、新能源产业区组成,其中综合产业区,规划范围为长江路以东、尕海农灌区以北、老铁路线以南,规划面积52平方公里,已建成面积12平方公里;绿色产业区,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,已建成面积1.5平方公里,其中一区规划范围为环城西路以东、唐古拉路以西、民乐西路以南、站前西路以北,规划面积1.4平方公里,二区规划范围为巴音河以西、茶德高速以北、外环西路以东,规划面积3.6平方公里;新能源产业区,规划范围为德令哈市西出口,老G315线以北、资源路以西,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,已建成面积3.9平方公里。
  近年来,在省委省政府、州委州政府、试验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,在德令哈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德令哈工业园坚持以“做实园区、增强活力”为目标,紧紧围绕打造五百亿元产业基地,大力实施周边优势资源转换和产业骨干企业培育战略,着力做大做强盐碱化工、新材料、新能源、特色生物深加工等主导产业,积极发展配套装备制造及物流业,逐步完善园区配套基础设施,综合产业区、绿色产业区、新能源产业区初步建成,产业集聚效应和辐射作用得到初步显现。2013-2015年累计完成投资138.93亿元,其中完成工业投资102.83亿元,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6.1亿元。2015年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.4%,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.1亿元,完成工业投资40.4亿元,企业全年科技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0.87%。目前,园区入驻企业由原来的30余户增加至84户,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家,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青海发投碱业、中盐昆仑碱业、海西化建、海西华汇、青海明阳、西部镁业、日晶光电、中航硅材料、金海建材等9家。
  一、区位情况
  德令哈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首府,是全州政治、教育、文化中心,是海西州“两核驱动、两翼发展”中的重要一核。可南进西藏,北上甘肃,西通新疆,东接省会西宁市,是历史上著名的南丝绸之路重要驿站,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。德令哈工业园位于德令哈市辖区内,东临乌兰工业园,西接大柴旦和格尔木工业园,青藏铁路、国道315线穿园而过,与德都公路、109国道相连通,位于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中心。
  二、产业培育情况
  盐碱化工产业,培育了青海发投碱业、中盐昆仑碱业、西部镁业、金锋实业等盐碱化工骨干企业,形成230万吨纯碱、200万吨水泥、10万吨高纯氢氧化镁及下游开发产品、10万吨氯化钙生产能力。新材料产业,培育了青元泛镁、杰青科技、中航硅材料等骨干企业,形成1.5万吨金属硅、2400吨高强高韧镁合金、10万吨高性能高分子结构板材产品生产能力。在建30万吨储热熔盐、6000吨高端六氟磷酸锂、1万吨聚苯硫醚等项目。新能源产业,引进了浙江中控、中广核、国电等企业,已建成760兆瓦新能源发电项目,其中太阳能光伏发电700兆瓦、太阳能光热发电10兆瓦、风力发电50兆瓦;中广核3.2兆瓦太阳能光热发电示范基地、青海博昱600米槽式集热系统已建成运行;在建中广核50兆瓦太阳能槽式光热发电、青海博昱50兆瓦槽式光热发电等项目。装备制造产业,培育了青海明阳、日晶光电、海西华汇等骨干企业,已形成180万米管线(钢丝网骨架PE管、钢带增强聚乙烯波纹管、聚乙烯管)、6.5万吨钢结构、100兆瓦晶硅太阳能电池板、300兆瓦高原型风机制造、200兆瓦高倍聚光光伏装备制造等产品产能;100兆瓦光热装备制造等项目开工建设。特色生物加工产业,培育了藏地生物、林生生物、华牛生物、斯瑞雅克生物等骨干企业,现代化的牛羊屠宰生产线、饲料加工、青稞啤酒加工(中试车间)等项目均已建成投产,枸杞白刺果精深加工(含片、果汁、果粉、果酒等产品)、枸杞酵素项目已基本建成;生物有机肥、驼奶加工、藏红花加工等项目正在建设。
  三、基础设施建设情况
  在试验区管委会和州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,德令哈工业园管委会不断加大投入,园区水、电、路、气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,产业孵化基地、循环经济促进中心、消防设施、环境监测等配套服务设施相继建设,工业园公共服务设施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。综合产业区,已建成“十横四纵”主道路框架;供水水源1处,供水管线基本通达,长约70公里,排水管网约31公里,中水管网约13公里;工业园宗务隆110千伏输变电和东山110千伏输变电及配网工程已建成,10千伏配出工程正在实施;涩宁兰天然气输气管线在园区设有输配站,供气管线基本通达;移动、电信、联通等信号实现全覆盖,通讯畅通;污水处理厂、固体废物处置场、循环经济促进中心及环保检测中心建成;科技创新产业孵化基地(一期)已建成,多家企业已入驻。绿色产业区,一区已建成“四横两纵”道路框架;供水管网3.7公里,排水管网3.7公里,燃气管网4公里;10千伏电力线路6公里。二区已建成“三横三纵”道路框架,长约11公里;供水管网18公里,排水管网15公里,中水管网16公里;燃气管网15公里;10千伏电力线路14公里,35千伏电力线路5公里。工业污水处理厂、集中供热中心、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及产业孵化园(钢结构厂房、研发中心、服务中心)已建成。新能源产业区。315国道从该区南缘自东向西横贯而过,已建成主干道—金光大道,长约23.14公里;建成供水加压泵站1座,供水管网6.5公里;燃气管网4公里;柏树变110千伏汇集站扩建为330千伏已完成,电力线路长度22.6公里。
  四、下一步发展方向
  “十三五”期间,是德令哈工业园建设发展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,也是产业转型升级、经济提质增效关键期。作为德令哈市循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,德令哈工业园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、十八届三中、五中全会和省州经济工作会议精神,以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为指引,牢固树立生态保护第一理念,主动适应新常态,准确把握新常态,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、州、试验区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,加强对形势的科学分析和研判,积极化解不利因素,用足、用好、用活国家、省、州、试验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和推进措施,按照稳定发展盐碱化工产业、重点推进原材料加工、积极推动装备制造业、全力推进特色有机生物产业、打造信息物流产业的总体思路,以构建发展循环经济主导产业体系为核心,以资源节约和综合高效利用为重点,加快各产业间纵向延伸和横向发展,突出特色优势产业,推进资源、产业和产品三个层面的高新发展,形成以盐碱化工、天然气/煤化工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特色生物、精细化工、装备制造产业融合发展的工业产业体系,建成集约化、规模化、高标准、高效益的工业园。